根據方案,今年10月至明年3月,全市建成區內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水泥攪拌及澆筑等作業,停止道路工程土石方作業,對于重大民生工程、重點項目和事關技術安全項目,涉及土石方作業、水泥攪拌及澆筑的,確實無法停工的可申請特許施工。獲得特許施工的項目,嚴格控制施工揚塵,遵守作業時間,最大限度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未獲得特許施工批準的項目擅自實施土石方施工等作業,一經發現立即停工,并按相關法規處罰,對相關負責人追責問責。
目前,全市范圍內各類房屋建筑、軌道交通、鐵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工地,已經全部安裝揚塵監測儀和視頻監控系統。市政管線、道路交通等線性工程全面采取分段施工,合理配置監測和監控設備,現場保留數據不少于15天。此外,鼓勵社會各界和市民通過12319城建熱線等渠道舉報建設施工現場揚塵治理管控違規行為,對反映問題,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將立即調查處理。
山東恩易致力物聯網數據采集、傳輸、疊加等技術10余年,專業的售前咨詢、售后服務。“恩易”品牌,質量為先!!!
]]>
在產品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超市收銀疊加采用單行疊加的話,不僅影響美觀,并且疊加效果也不理想,在這里小編為您整理一份資料,幫你快速查看您的攝像機是否支持多行疊加。嘻嘻……
具體步驟入下:
1、首先需要知道攝像機的IP地址;
2、將電腦的IP地址設置為與攝像機相同的網段內,比如【攝像機IP是192.168.1.95 ?則電腦也需要設置到192.168.1網段內;】
3、打開IE瀏覽器,在IE瀏覽器地址欄,輸入攝像機IP地址,登陸到攝像機內;
4、點主界面“配置”,左側依次點擊“高級配置”—“圖像”,找到“字符疊加”項,看下面是否有1 2 3 4 這四個區域 只要有這四個區域就可以了
(見下圖)
]]>
2月24日,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姚云輝到濟南市調研指導網格化環境監管和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建設工作。姚云輝聽取了濟南市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情況的匯報并察看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詳細了解環保綜合監管平臺的建設目標、建設思路、六大系統模塊,觀看了“濟南環境”手機APP的功能介紹演示。
姚云輝指出,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網格化監管工作,在機構編制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一次性批準設立市、縣區、鎮街三級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中心,大大增強了基層特別是鎮街的環保力量。
姚云輝強調,網格化環境監管是目前加強環境監管的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加快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濟南市要在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和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上多下功夫,加快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平臺,加強網格化環境監管的機制制度建設,特別是網格化環境監管的監控、管理、考核、督辦等各項機制,在網格員管理上要實行雙向考核,真正發揮網格化環境監管作用,使精細化環境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省環保廳監測處、大氣處、省環境監察總隊等相關處室、單位負責人參加了調研。
——文章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更多資訊,歡迎訪問:m.e56af.cn
10萬平方米以上的施工項目實施揚塵在線監測“全覆蓋”,實現實時掌握建筑工地揚塵污染治理狀況。山東恩易物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NE-EM1000-YC建筑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進行不同聲環境功能區揚塵重點監控區監測點的連續自動監測且具有完善功能的揚塵在線監測設備,主要用于主要適用于數字城管、智慧城市、建筑工地、垃圾場、拆遷工地、碼頭、產業園、社區、道路揚塵環境監測監控中心;監測的數據指標包括揚塵濃度、噪音指數,氣象要素以及視頻畫面及氣象參數。通過物聯網以及云計算技術,實現了實時、遠程、自動監控顆粒物濃度以及現場視頻、圖像的采集;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可以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個終端訪問.NE-EM1000-YC建筑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采用戶外型設計方案,具備防塵防雨特性,可全天候24小時長時間連續自動工作。獨特的字符疊加、超限報警、聯動、多種傳輸方式等特點。
相關推薦:揚塵監測儀
]]>
今年是“大氣十條”的收官之年,各地政府紛紛走上了精準治霾之路。而網格化監測系統,因其精準、科學,能有效提升治理霧霾的工作效率,能為環境監管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等優勢,成為精準治霾的新主流,也備受一些地方政府的喜愛。
網格化監測系統,顧名思義,是將城市以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為單位,分級劃定大氣污染防治管理網格,大范圍、高密度的布點,能夠區域網格全覆蓋,實時了解污染來源,客觀真實反映污染現狀,綜合分析污染原因。
詳細的來說,網格化環境監測能形成一張監測空氣的“天網”,可以將采集到的數據和現有的標準站監測站點進行疊加、對比分析和校準,二者結合,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生成時空動態趨勢圖從而獲取全區高密度高頻度的大氣顆粒物濃度監測數據,運用基于GIS的后臺數據分析統,進行監測數據的篩查、校準、統計分析和動態圖繪制,實現全區大氣顆粒物濃度的時空動態變化趨勢分析,進而判斷污染來源,追溯污染物擴散趨勢,對污染源起到最大程度的監管作用,為環境執法和決策提供直接依據。
日前,濟南市發出《關于開展空氣質量微觀監測站點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為進一步推進精準治霾,實現大氣環境監測,落實屬地責任,及時快速應對、治理和消除污染,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濟南市確定開展空氣質量微觀監測站點建設工作。
《通知》明確,濟南將建設覆蓋中心城區及章丘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建成區的網格化微觀站監測系統和走航觀測系統,對監測區域實施大范圍、高密度網格化精準監控,網格化監測設備以實時監測數據精準鎖定污染源,運用大數據動態分析污染產生、擴散與遷移情況,實現對大氣污染的快速預判、準確分析、及時報警,并建立壓實責任傳導和多級聯動機制,及時快速地遏制和消除污染,保衛“泉城藍”。
建設范圍為東至東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東(歸德街道界),南至南部雙尖山、興隆山一帶山體及濟萊高速公路,北至青銀高速公路范圍以及章丘區、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建成區。重點控制區按0.5×0.5 km網格布設,一般控制區按 1×1 km網格布設。
微觀監測站建設運行將采用“建設-運行(BO)”方式,通過招標優選第三方專業公司進行項目投資建設運行,由第三方專業公司負責現場設備及應用平臺運行維護,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控,按要求及時提供數據及報告服務。
《通知》同時要求,濟南的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空氣質量微觀監測站點數據應用機制,明確責任單位,安排專人隨時監視行業及轄區空氣質量微觀站監測數據變化情況,依據監測數據主動開展巡查,及時消除污染,切實打好“藍天保衛戰”。
更多資訊,歡迎訪問:m.e56af.cn
?
? ? ? ?根據市“路長制”實施方案,市環保局負責全市國省道揚塵監測系統的規劃、建設、運行及數據統計報送等工作,配合“路長制”的考核工作。
? ? ? ?為配合全市“路長制”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市環保局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道路揚塵監測工作,為大氣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技術支撐。10月份,市環保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負責同志結合路長制考核,就揚塵在線監測系統項目的規劃、建設進行了對接,達成了一致意見。根據依托現有資源原則、疏密結合盡量均勻原則、重點區域適度加密原則,確定了實施區域為:聊城市轄區內國道G105、G106、G308、G309,省道S258、S316、S105、S254、S329、S257、S259、S260、S315、S322、S333、S324、S710、S706、S105等,里程約1171公里,設置150個點位。該項目采取BO模式進行建設,項目服務期限為3年,監測項目為PM10、PM2.5,在市交警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市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會同建設單位加快施工進度,目前150套監測設備已經全部安裝聯網完成,全部安裝在交警部門的道路視頻監控立桿上,系統數據分析統計平臺也已經完成,實現了數據的實時調取和分析功能。
? ? ? ?下一步,市環保局將加大和交通、公路部門的對接,對系統平臺不斷進行優化,在及時報送監測數據的同時,不斷完善平臺功能,確保滿足路長制的管理要求。
? ? ? ?山東恩易道路揚塵微觀站自動實時監測上報平臺,統計分析,數據超標報警,歷史報警記錄,實時曲線查看,APP查看等;將PM2.5、PM10、大氣溫度、大氣濕度、風速、風向、噪聲、TSP等環境情況上報到數據平臺,直觀展示。同時可以將這些數據與視頻監控融合,做到數據平臺有數據,視頻監控有數據,保持同步。
?
?更多資訊,歡迎訪問:m.e56af.cn
]]>
新春伊始,全市“1+454”體系各條戰線人員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迅速投入到戰斗前沿,超前謀劃,奮力攻堅,泉城大地熱潮似火,不斷掀起“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新高潮。
四大攻堅戰戰之必勝
治霾 3月底前PM2.5同比下降18%
2018年濟南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將繼續主抓揚塵污染綜合整治、機動車污染治理、工業污染治理、環境污染治理、能源結構優化調整、車用燃油品質及車用尿素監督、采暖季污染源減排、重污染天氣的妥善應對、微觀監測站點建設、巡查監督保障十大方面,重點從工地揚塵、道路揚塵、渣土運輸、裸露土地等方面強化揚塵綜合整治。至2018年3月,在道路揚塵監測方面力爭實現全市及各縣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8%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的短期目標。到2018年底,努力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比2017年改善5%的年度目標,完成國家、省給濟南下達的2018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
治堵 大數據戰略推動精準治堵
全市將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推進BRT建設,加快推進工業北路、東南二環路延長線和二環西路南線BRT線路,逐步形成“快、干、支”層次分明的線網。加快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工程,啟動順河快速路南延項目,年內完成27條瓶頸路建設。推進公安交通管理大數據戰略,推動科技治堵、精準治堵。實施“三大工程”:交通信號智能化提升工程、“禮讓斑馬線”路口文明深化工程、路網交通組織優化工程。健全“三項機制”:健全輕微事故快處快撤快賠“三快”機制、健全警務運行“情指勤”三位一體機制、健全城市交管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讓道路更加通暢、讓城市更有溫度、讓生活更加美好。
脫貧攻堅 堅持“N+扶貧”路徑完成脫貧目標
“2017年,濟南的扶貧工作堅持“N+扶貧”路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用心用情用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圓滿完成年度脫貧任務。”市委副秘書長、市扶貧辦主任吳興金表示。2018年必須充分認識脫貧攻堅的長期性、艱巨性,必須時刻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越是面對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越要保持披荊斬棘的勇氣,錘煉善作善成的能力;必須自覺對標全市“1+454”體系和對脫貧攻堅的新要求,切實抓好建檔立卡、產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第三方評估、鞏固提升、自身建設等重點工作,確保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滿意答卷。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 發展藍圖3月份將率先“引爆”
本著規劃先行的理念,今年3月份,先行區總體規劃將進入論證公示階段,屆時先行區發展藍圖一目了然。下一步,先行區將加快生態空間、綠色市政、綜合交通、產業、教育、醫療等70余項專項規劃編制,力爭2019年基本完成規劃全覆蓋。同時邊規劃邊建設,率先在引爆區及黃河畔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景觀提升,盡快形成要素集聚和引爆效應。目前,濟南市已經啟動三橋一隧過河通道建設,先行區也將開工建設三橋一隧北延線,結合國省道改線,全面拉開引爆區及起步區骨干路網共計108公里的建設框架,讓黃河南北的骨干路網無縫銜接,形成橫跨黃河的大濟南路網格局,真正實現把黃河變成城中河。
]]>說到“工地揚塵”,你對它了解多少?別看小小揚塵,但它的危害真的是相當大!建筑工地的揚塵真的有那么可怕嗎?會對人體造成什么樣的傷害呢?
揚塵的三大危害:
1、建筑工地的揚塵顆粒一旦進入肺中,就會引起一系列疾病,甚至危害人們的生命。
2、因施工人員活動或機械的運轉而產生大量揚塵,不僅會使粉塵濃度增加,同時也會降低大氣質量,尤其是在大城市,粉塵濃度已經嚴重超標。
3、揚塵中含有大量細菌和病毒,揚塵會成為細菌和病毒介質,加快傳播速度,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揚塵竟是如此恐怖!
為全面落實工地揚塵管控工作,濟南城鄉建設相關部門也每天都會對轄區內工程施工進度及工地渣土運輸、堆物堆料覆蓋、裸露地面硬化和灑水降塵等實施情況進行了解,對不規范的行為進行制止并要求及時整改。而且從濟南市城鄉建設委獲悉,持續多天的緊急停工令已于今日正式結束,停工期間行業主管部門共檢查工地1459個,下達整改通知書99份。
10月14日晚,濟南市下發了緊急停工令,要求除軌道交通、重大民生工程外所有在建工程停止施工,復工時間待定。今天,市城鄉建設委再次向全市工程參建各方下發通知,稱根據近期天氣情況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實際情況,從23日起所有房屋建筑工程、拆遷工程、市政工程和園林工程正式復工。
針對復工后的工地管理,通知強調,必須確保現場降塵、控塵措施符合治塵“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復工后揚塵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一律責令停工整改;對整改不力、現場臟亂差的工程,視現場情況給予移送執法部門進行行政處罰、通報、對相關企業及負責人進行誡勉約談、將不良信息錄入企業誠信平臺。
更多信息,請訪問:m.e56af.cn
]]>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導致近年來我國大氣環境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如今,大氣污染治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政府部門也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
為了能更好的治理大氣污染,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措施,各省市政府部門相繼投入大量資金建立道路揚塵監測,為污染治理提供了更加科學的依據。
河北邢臺172個鄉鎮全部建成環境空氣微站
為進一步織密監測網絡,河北邢臺市籌資8600萬元,由市級財政集中招標采購承建,統一組織建設。環保部門制定方案并組織實施,積極推進。2017年12月,邢臺市172個鄉鎮空氣質量監測站全部建成并于日前正式投用。目前,各個監測站運行穩定,監測數據已與河北省環保廳實現聯網對接。
湖北五峰縣投資120萬建環境空氣微站
為改善湖北五峰新縣城漁洋關鎮空氣質量,提升環境空氣監測能力,湖北五峰縣投資120萬元建成新縣城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該空氣自動監測站的建成,能夠準確地監測新縣城的環境空氣質量,讓居民實時了解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的同時,便于環保部門及時掌握空氣質量狀況,并通過類比周邊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考核排名情況,落實大氣污染防治的管理責任,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積極性,倒逼空氣質量改善。
河北廊坊90個鄉鎮實現環境空氣微站
河北廊坊市發布《廊坊市2018年鄉鎮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及考核辦法》,廊坊市90個鄉鎮建立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這些監測站與國家、省、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和全市3000多家企業在線監控、5000多個傳感器監控設備聯網運行,形成覆蓋全市域的聯防聯控在線監測治理體系,實現了所有鄉鎮空氣質量實時發布。
山東濟南開展建設2000個環境空氣微站
山東濟南積極推進市智慧環保大數據監管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3S”等先進技術,整合全市環保信息資源,對全市環境質量及污染源排放狀況進行實時監控、溯源追蹤、精細監管、靶向治理、精準執法。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環保”新路徑,將網格內2.4萬余家各類污染源和環境敏感點納入監管平臺,實施動態分類監管。開展了2000個固定顆粒物監測微站的建設,在100輛出租車上安裝了顆粒物移動監測微站,有效提高了監測的精準度。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全面、真實、有效的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決策管理的支撐和保障。通過建設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為精準有效解決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突出問題提供了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