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58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智慧氣象”。當天,省氣象局、省氣象學會、合肥市氣象局在長豐縣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共同舉辦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活動,并為長豐氣象科學探索中心揭牌。今年,合肥市還將建設22個高速公路加密氣象監測站,提高高速公路大霧、團霧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有效減少因氣象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
據了解,長豐氣象科學探索中心是我市目前功能最全、面積最大的縣級氣象科普館。所謂智慧氣象,就是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于氣象業務、服務、管理全過程,實現“天氣常備”、“氣候智慧”和“水智慧”。作為全省智慧氣象試點城市,合肥在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綜合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等方面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各類氣象觀測站263臺(套),氣象監測站點平均間距達到6000米,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區域自動站覆蓋率達100%。
據市氣象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還將建設22個高速上公路氣象監測,提高高速公路大霧、團霧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有效減少因氣象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與此同時,將新建風廓線雷達、微波輻射計、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霧滴譜儀等新型地基遙感大型氣象探測設備,初期主要分布在市區和巢湖區域。“網格化環境監測將進一步填補我市大氣垂直探空數據空白,構建大氣立體監測網絡,提高強對流天氣的監測能力,為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預警提供及時、準確、高密度監測資料。”該負責人說。
據了解,長豐縣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以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業務為主,建有長豐國家氣象觀測站、氣象科普探索中心,國家風云三號衛星接收站。其中,國家風云三號接收站為我省首個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主要為全省大氣環境、水質監測、洪澇災害、秸稈焚燒等各種監測提供強有力數據支撐。長豐氣象科學探索中心總面積約800平方米,內設氣象科普展廳和創課空間,通過VR、4D影院等高科技手段,生動展示天文氣象知識,互動體驗性十足。
在世界氣象日期間,我市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為了讓更多的合肥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了解氣象歷史,普及氣象科學知識,展現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以及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作用。